您好! 今天是
您的位置:首页 >通知公告 >
湛江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年度工作计划

来源:发布时间:2018-05-22 10:02:02

   2018年,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开展工作,按照中央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,紧密结合湛江实际,进一步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,强化社会责任意识、规则意识、奉献意识,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,逐步提升我市城市文明程度,奋力开创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。
    一、统筹全局,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建设
在市精神文明委的指导下,充分找准工作定位、统筹全局,进一步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、协调指导、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。通过“明确思想”、“深入调研”、“转移重点”、“指导建设”等四个措施,进一步完善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建设。

    1、明确志愿服务指导思想。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促进湛江市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认真践行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服务理念,引领更多的湛江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行业中来,壮大志愿服务组织队伍,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。
    2、深入志愿服务学习调研。一是深入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开展调研。针对不同志愿服务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中因阵地建设、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所遇到的困难进行调查研究,并针对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和政策支持。二是开展志愿组织交流学习座谈会。
积极推进各县(市、区)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化运作的经验做法充分交流,逐步培育一批优秀的志愿者骨干和项目化运作、标准化建设的志愿服务组织,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三是调研考察外地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。根据经费预算情况,合理组织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,广泛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做法,结合本地实际,探索出符合湛江市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的新模式。

    3、转移志愿服务工作重点。一是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。根据《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关于推进湛江市志愿服务站建设的实施方案》文件精神,依托公园、商贸广场、社区活动中心、行业服务窗口等场所,严格按照“六有”标准,在原有基础上,拟在全市再设立9个志愿服务站;市文明办等牵头单位要指导文化部门在公共图书馆、博物馆、文化馆、美术馆、科技馆和革命纪念馆等公共文化场所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台;指导卫计部门、税务部门、交通运输部门等窗口单位,结合本单位服务特点,分别在医院、车站、码头、公园等对外窗口设立志愿服务站点,今年拟在徐闻县海安码头重点打造雷琼两岸志愿服务窗口。二是加强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。市文明办牵头,联合团市委、市民政局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依托“i志愿者”,共同推进社区登记注册、服务记录、关系转接、兑换服务、褒奖激励等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。指导文化部门、卫计部门、司法部门、环保部门、消防局等部门通力合作,分别为社区培育文化、医疗卫生、法律、环保、消防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,保证今年在每个社区开展“专业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”不少于3次。并要求各社区要为志愿服务培训、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活动场地。三是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。共青团,教育局等部门牵头推进学生志愿服务队伍建设,组织开展“文明上网”活动;联合共青团,公安交通部门牵头推进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建设,组织开展“文明交通”活动;联合共青团、旅游部门、城市综合管理局牵头推进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,组织开展“文明旅游”活动。
    4、指导志愿服务队伍建设。根据《志愿服务条例》要求,今年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、协调指导。一是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。团市委,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共同指导各县(市、区)团委,筹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,成立县(市、区)志愿服务联合会。二是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。指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,负责牵头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。市直工委、市国资委牵头推进党员、国有企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民政部门牵头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工会牵头推进职工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共青团牵头推进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妇联牵头推进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红十字会牵头推进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残联牵头推进助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卫计部门牵头推进医疗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司法部门牵头推进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环保部门牵头推进环保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水利部门牵头推进林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工商部门牵头推进市场监督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税务部门牵头推进税务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禁毒部门牵头推进禁毒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科协部门牵头推进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消防部门牵头推进消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慈善组织牵头推进慈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;其它部门牵头推进本系统志愿服务队。
    二、规范管理,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
结合全国《志愿服务条例》颁布,依托“i志愿”,促进完善湛江市志愿者登记注册、服务记录、关系转接、兑换服务、褒奖激励等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。

    1、规范志愿组织注册管理。组织发动我市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及牵头组建的志愿服务队伍,依托“i志愿”,推动干部员工在网上全员注册成为志愿者。指导各级志愿服务联合会,各部门牵头组建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,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、行业志愿服务组织等非盈利性社会组织,根据自身实际在“i志愿”注册登记和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,接受民政部门、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指导和监督。
    2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教育。组织指导志愿服务组织、公益慈善类组织、社会服务机构等,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,通过集中辅导、座谈交流、骨干培训等方式,不定期地开展文明交通、文明旅游、文明上网、志愿礼仪等形式多样的培训,切实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、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。
    3、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。根据《广东省星级志愿者资质认定管理办法》有关规定,依托“i志愿”对志愿者开展星级志愿者资质认证工作,坚持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原则,协调各单位、组织团体,探索建立健全我市志愿服务激励制度。嘉奖优秀志愿者、先进志愿服务组织和文明志愿服务站点,授予荣誉称号,并且联合多部门共同研究对优秀的志愿者在就学、就业、就医、保障房申请等方面予以优惠或优待。
    三、紧扣主题,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
    1、开展“春节”系列主题活动。一月至二月,团市委、市志愿服务联合、青志联、学志联,组织安排志愿者在火车站、客运站、码头、机场等场所开展协助外来务工人员返乡、春联下乡、春季送“福”和春节慰问等“青春情暖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。
    2、开展“学雷锋”系列主题活动。三月至四月,以“3.5学雷锋活动日”为基础,指导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全市广泛开展三月“学雷锋活动月”主题系列活动。3月5日,拟在霞山区步行街开展“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统一行动日”活动,广泛宣传雷锋精神、志愿服务精神,并借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,营造出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、共享改革开放硕果”的浓厚氛围。
    3开展“爱心与你同行”送温暖活动。五月至六月,在五四、六一等重大节日期间,指导全市各级志愿服务到特殊学校、贫困山区、福利院等地方,组织开展“爱心与你同行”送温暖活动。通过送慰问物资、送书籍读物、送精神守护等形式关爱青少年、孤儿、留守儿童、残障儿童等特殊孩子。帮助特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,帮助贫困大学新生圆大学梦,切实落实好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。拟在六一儿童节前后,相继开展“爱心与你同行·知识与你相伴”、“爱心相伴·温暖相随”等慰问活动。
    4、开展“志愿者”系列学习培训活动。七月至八月,组织指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座谈交流、礼仪培训、骨干培训、紧急救援、党员培训等志愿者培训活动。拟在“七·一党的诞生日”前后开展“党员活动日”、“学党史、锤党性、促成长”等党员志愿者活动;拟在八月份召开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会。
    5、开展“尊老敬老,厚德仁爱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。九月至十月,在中秋、重阳节、国庆期间,积极组织引导全市各级志愿组织到敬老院以帮扶的形式,开展孝老爱亲志愿服务活动。拟在“九·九重阳节”前后,以“我们的节日”为主题,组织志愿者进行各类慰问物资捐赠,陪伴老人聊天,帮扶老人修葺房屋,解决用电用气安全等居家养老志愿服务。
    6.开展“暖冬”志愿服务活动。 十一月至十二月,开展系列衣物送暖志愿服务活动,逐步形成长期帮困、精准扶贫的良好工作态势。拟在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,联合市文明办、团市委、市民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爱心商家、十佳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。
    四、营造氛围,深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
    1.“互联网+志愿服务”,开辟专题专栏。加强与湛江日报、湛江晚报、湛江新闻网、湛江文明网和湛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宣传联动机制,加大对志愿服务宣传报道的力度,开辟志愿服务专题和专栏,常态化报道我市志愿服务中涌现的优秀事迹、典型模范人物,树立榜样、表彰先进。通过广东“i志愿”、志愿湛江、“湛江义工联”微信公众号、“大爱港城”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,积极组织开展线上志愿服务主题宣传、“i志愿”者证办理、志愿服务活动发布、志愿服务时长记录、志愿服务通讯推广、微公益广告展示等网络志愿服务活动,进一步推进网络志愿服务制度化。
    2.扶持特色项目,打造志愿文化。继续扶持“情暖安巢放心电”、“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”、“爱的玫瑰园”、“爱心小屋”、“周末义集”、“我陪老人游家乡”、“爱心伴你行”禁毒项目和建立志愿服务孵化基地等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。积极引导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研讨座谈、理论研究、项目竞赛、技能培训、文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,逐步提升志愿者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。拟围绕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、国庆节、重阳节、国际志愿者日等节日,有针对性地开展“志愿者迎春联谊会”、“志愿者百舸争流龙舟会”等文化志愿服务,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,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社会文化,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品牌,营造出“讲文明、比奉献”的文化氛围。